一、专业简介
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是管理学、经济学、心理学、教育学、社会学等多学科相互渗透一门综合性管理类专业。人力资源管理最早始于人事管理。人事管理总结起来就是“选育留用”四个字,主要负责招聘员工和人事档案管理。而人力资源管理是指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方法,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的培训、 组织和调配,使人力、物力保持最佳比例,同时对人的思想、心理和行为进行诱导、 控制和协调,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,使人尽其才,事得其人,人事相宜,以实现组织目标。
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远远超出了传统人事管理的范畴,学术界一般把人力资源管理分六 大模块:人力资源规划、招聘与配置、培训与开发、绩效管理、薪酬福利管理、劳动关系管理。
二、培养目标
主要在广泛而充实的管理通才教育的基础上,培养在管理、经济、法律等方面具有较宽知识面,掌握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基本理论与方法,熟练运用计算机技术和外语,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,能够实施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运作或能够进一步展开研究的管理人才。
三、主干课程
《管理学》、《微观经济学》、《宏观经济学》、《管理信息系统》,《统计学》、会计学、财务管理、市场营销、经济法、人力资源管理、组织行为学、劳动经济学、绩效管理、薪酬与福利、培训与开发、招聘与配置、人力资源规划、劳动法、人力资源管理软件。
四、能力要求
本专业对高中学科无特殊要求,但是最好是语文成绩好。
职业兴趣要求:企业型、常规型、社会型。要求沟通能力、组织能力、表达能力强。
五、就业去向
目前,我国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趋势是部门职能的弱化与管理的强化。在企业中,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职能越来越弱化,例如在招聘过程中,面试、录取以及起薪的确定已经逐渐回归到用人部门的负责人手中,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并不进行过多干预。与职能弱化相对应的是管理的强化。传统的人事管理并不注重员工个人素质的培养与发展,而现代的人力资源管理则将工作重心放在人力资源战略的制定上,通过帮助员工规划职业生涯从而实现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与发展。
人力资源管理可以从事的职业方向比较集中, 本专业大部分毕业生的工作领域都集中在人力资源管理的范畴内。据调查,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就职企业分布于金融保险业(30%);信息产业(13.3%);咨询服务业(16.7%);快速消费品(16.7%);电子技术(6.7%);制药与生物工程(6.7%);耐用消费品(轻工、家电、服装、纺织)10%。可见招聘企业主要集中于金融保险业、咨询服务业、快速消费品行业等热门和具发展潜力的行业,而传统产业如医疗设备、耐用消费品、电子技术、制药、生物工程等,依然没有能够表现出对人才的较大需求,这些行业人才已较为饱和,人才需求也相应不多。调查认为,在未来1到 2年内,这一基本格局将不会有太大的变化。
在行业的选择上,本专业上要集中在以下几大方向。
1)企业的人力资源部或人事部,这类工作是本专业学生最保守的选择之 ,主要从事人力资源规划、工作分析、招聘与甄选、培训管理、职业生涯管理、薪酬与福利管理等工作。一般中小型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规模较小,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工作内容比较繁琐;大型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比较健全,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职能划分比较精确,各个模块均由专人负责。这类工作常常要与各部门人员打交道,讲求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,比较适合性格外向、处事圆滑、社会实践经验较丰富的同学。
2)猎头公司,专为各用人单位网罗高级人才,与一般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不同的是,猎头公司只负责人力资源的招聘与甄选,工作内容比较单一。但是,猎头公司的工作强度较大,需要不断搜集各类高级人才的相关资料,并将这些人才与用人单位匹配起来,力争用最短的时间为用人单位招到最适合的员工。喜欢挑战自我、精力充沛的学生可以考虑这类职业。
3)政府机关中的相关部门, 如人事局等政府机关工作较轻松,但进入难度较高,要求学生通过公务员考试,并且具备良好的公文写作能力。
据网上的调查数据显示,人力资源专业管理薪酬水平主体值集中在2000至3999元区间,4000至5000、5000至6000区间也占重要部分。可见人力资源职位的价值已逐渐得到社会的重视,调查认为,人力资源管理职位的薪酬水平在未来几年内,将有望继续上升。
六、优势院校
重点院校:北京大学、南开大学、中国人民大学、上海交通大学、中山大学、武汉大学、吉林大学、浙江工商大学、浙江大学、华南理工大学、大连理工大学、对外经济贸易大学、西安交通大学、华侨大学、厦门大学、四川大学、重庆大学、暨南大学、上海财经大学、南京审计大学
普通院校:中国科学技术大学、北京师范大学、兰州大学、郑州大学、华东师范大学、武汉理工大学、华东理工大学、西南大学、苏州大学、华中师范大学、华中农业大学、南京农业大学、西安电子科技大学、南京理工大学、上海大学、东北师范大学、江南大学、南京师范大学、华南师范大学、河海大学。 |